元智大學資管系醫療資訊暨遠距醫學實驗室大學部專題生洪劍源、吳禕霖、楊湞珍等3位閩台交換學生,在指導教授謝瑞建帶領下,參加中國大陸國家級的2019全國移動互聯創新大賽,以人工智慧協助自動分割辨識心電圖特徵作品-「心算」心電圖特徵智能計算,歷經三千多隊報名參賽,最終獲得「一等獎」殊榮,實屬難得。指導教授謝瑞建表示,這個專題主要是改進臨床12導程心電圖機自動診斷的不準確性,未來可協助非心臟專科醫師對心血管疾病診斷的正確性。謝瑞建說,傳統訊號處理演算法對心電訊號特徵, P, QRS, T的邊界偵測,一直有它的不正確性,也是心電圖機自動診斷的效能無法提升的主要原因。透過人工智慧在特徵識別的卓越能力,實驗室自行發展了一個針對時序心電訊號特徵P, QRS, T自動切割的AI模型並植入Nvidia Jetson Nano 嵌入式人工智慧系統,未來可快速地與臨床12導程心電圖機連接,提供更準確的診斷服務。團隊隊長洪劍源同學表示,12導程心電圖是時序心電訊號,並不是像素的影像,在開發過程備感艱辛,由於是跨工程、醫學領域的題目,要非常專注地學習。感謝臺北榮總心臟科韓志陸醫師,國軍新竹醫院楊仲棋院長對時序心電訊號特徵的標註,提供專業的協助;另外也感謝指導教授在時序心電訊號AI 模型演算法開發的協助,讓這個研究得以實現。目前,心算模型已成功地應用在持續及間歇性心房顫動的12導程心電圖診斷上,整體準確性已達94%,已接近臨床心臟專科醫師水準,並將逐漸擴展對其他心血管疾病的AI診斷。更多新聞推薦● 三維通訊無線網路技術發表 交大產學大聯盟成功突破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公布的2018年全球肺癌發生率地圖,台灣肺癌發生率高居世界第15名,在亞洲僅次北韓(每10萬人口中有36.2人罹患),排名第2名(每10萬人口中有36人罹患),而且如果只看女性的肺癌發生率,台灣會擠進世界第8名。  肺癌已連續10年蟬聯第一大癌症殺手,也就是死亡率連續10年奪冠,包含文英阿姨、「永遠的孫叔叔」孫越、「帽子歌后」鳳飛飛等人,都是因為不敵肺癌而離世。肺癌也是十大癌症中的「三冠王」,即醫療支出最高、死亡率最高、晚期發現比例最高。   肺癌年輕化,台灣女性肺癌患者9成不抽菸  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在記者會上表示,台灣每年將近一萬人死於肺癌。因為肺癌早期症狀並不明顯,發現時多已是晚期,難以救治,因而增加肺癌的死亡率。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一般胸腔科主任陳育民指出,肺癌新確診人數在這10年來持續攀升,男性肺癌患者增加3成,女性患者更是增加近一倍!  跟許多慢性病一樣,肺癌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陳育民指出,肺癌男性發生中位數從72歲降到68歲,女性則從68歲降到65歲,各自都降了3、4歲。另一個重點是,歐美國家將近85%肺癌患者是吸菸族群,但台灣肺癌患者卻有接近半數都不抽菸;根據長庚醫訊,有20%男性患者不吸菸,而女性更是超過90%以上都不是抽菸族群。從這個結果推測,台灣的空污、廚房油煙可能是防治肺癌的重點。  同濟大學腫瘤研究所一項長達5年的肺癌流行病學調查指出,中年及青年女性長期在廚房做飯時接觸高溫油煙,會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2~3倍。  若本身是肺癌高危險群,一定要勤做肺部健檢。根據「台灣癌症基金會」,透過早期檢測,發現1公分以下的早期肺癌腫瘤,以手術處理的治癒率(五年不復發的比例)為85~90%,這相對於目前肺癌5年存活率僅有12~13%的機率,之間的差別可說是天差地遠。  防備肺癌不只要顧好呼吸道,吃對食物也很重要!第二頁來看看研究建議多吃哪些食物有幫助  戴口罩還不夠,研究告訴你防肺癌也能從吃做起  防備空汙除了戴口罩,保持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增強自己的免疫力也很重要。防肺癌不只要顧好呼吸道,吃對食物也很重要。有些營養素能降低罹患肺癌風險,住在空汙大國,想要降低自己的肺癌發生率,一定要多留心以下4種營養素:    參考資料:  心肌梗塞來得突然!醫生:半數患者前1個月出現2症狀>>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延伸閱讀:更多健康相關新聞天涼心肌梗塞風險增 男女症狀大不同專家:運動後只吃它 反錯失增肌機會抽菸熬夜打遊戲 男心臟功能剩35%眼睛霧煞煞 醫揪出病變「關鍵兇手」羽絨寢具致肺炎? 教你檢測過敏原今日最夯新聞流量前3名曾年收80億 誤踩2地雷慘賠熄燈理科太太病倒了 哽咽宣布休息高以翔女友發聲:我們終會相遇______________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張若偉(中醫師)、Nellie Lin】她就是這樣瘦身的 我的專長是不孕症和醫美,多年來累積了很多調理成功的案例,這裡就來分享一個臨床案例,希望可以鼓勵大家,一起用正確的觀念和方法來瘦身,才會有效又持久喔! 調養子宮幫助減重,一個月甩油5.2公斤 C小姐有一個疼她的老公,夫妻倆住在基隆,生活幸福美滿。不過,C小姐的婦科功能不太好,對66公斤的身材也不滿意,因此和老公特地從基隆跑來臺北找我看診,希望兩個人可以一起變健康。 初診時,我一把C小姐的脈,就發現子宮的功能不對勁,舌質也是青紫一片,甚至還有瘀痕。原來,C小姐患有子宮腺肌症,之前常有經痛和月經血量過多的症狀。做了電燒燒灼手術後,症狀沒有明顯改善,月經量反而變得非常稀少,而且依然有小腹下墜的感覺,下半身也常水腫。 C小姐的體質屬於血瘀夾濕類型,於是我開藥的方向,便是以改善身體的這些障礙為主。同時,我也請C小姐配合生活習慣的改變,這樣對婦科和減重才有幫助。 C小姐原本很愛吃澱粉類的食物,也熱愛咖啡、牛奶、甜點等飲食。我建議她,應該多攝取天然的食物,例如:健康的瘦肉、糙米、蔬菜、水果、堅果類,飲料則改喝豆漿。 C小姐也不太愛活動,剛好她的老公也在減重,我便鼓勵他們結伴一起運動。後來,他倆一同去爬「紅淡山」,每次除了爬山,還要走路一個多小時,不但身體運動到了,夫妻感情也更好。 就這樣,C小姐開始減重療程四週之後,體重就從66.1變成60.9公斤,而且原本臉色黯沉的她,整個人變得神清氣爽、皮膚光滑,腹部的悶痛感也有了改善,臉上時常掛著自信的笑容。 至於她心愛的老公,瘦身也很有成果,C小姐告訴我:「現在坐摩托車抱著他時,感覺得到他年輕時的腰身囉!」 如果刻意減重卻遲遲瘦不下來,是因為身體已經生病,且十之八九與這個功能有關!下一頁告訴你調理重點 很多女孩子用了各式各樣的方法都瘦不下來,找我調理減重之後,卻訝異為何效果這麼好,平均一週體重下降0.8到1.2公斤。不但數字下降,有些姊妹的肌膚變得粉嫩白皙,手腳也變得溫暖,困擾多年的婦科問題都一併改善。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本來就是從婦科的觀點來調理的。 我發現,姊妹們如果刻意減重卻遲遲瘦不下來,是因為身體已經生病了,而生病的關鍵,十之八九都與子宮的功能有關。怎麼說呢?我常跟患者講:「子宮相當於一個內臟,只是這個內臟時常被犧牲。」子宮並不像腦部、肺部等器官,是主要的維生臟器。 子宮功能不良時,頂多二十八天才會來鬧一次,而且一開始月經出現異常時,也不會影響生命,所以在人體氣血的配送上,子宮常會優先被忽略。這也是為什麼女性天生容易有血瘀、血虛問題的原因,中醫古書說:「男子以腎為先天,女子以肝為先天。」因為中醫的肝為藏血之所。古書上也記載:「男子重精,女子重血。」可見婦科疾病與肝、血有很大的相關性。 一旦女生的婦科不好,身體的功能就會提早衰敗、老化,基礎代謝能力就會下降,接著內分泌失調、骨盆結構改變、脂肪過度堆積就會隨之而來,漸漸成為身材變形的幫凶。所以,我一直堅持從調理子宮著手來幫姊妹們減重,這樣效果才會快又健康! 本文摘自《女神才知道的子宮逆齡術》/張若偉(中醫師)、Nellie Lin/布克文化  >>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49歲林小姐為  B型肝炎帶原者,無特殊疾病病史、生活規律,對飲食也是相當節制,未料近一個月卻頻繁血便,至安南醫院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罹患早期直腸癌。消化科醫師蔡坤峰表示,排便習慣改變及糞便有血、變細等都是常見症狀,提醒民眾及早警覺並就醫治療。 大腸直腸癌已連續  11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率的榜首,周圍密集的淋巴分布,也會讓癌細胞迅速擴散到身體的其它部位。危險因子像是病患本身有大腸息肉、大腸性發炎性疾病或具有大腸直腸癌家族史等都是難以預防的。不健康的飲食、酗酒或是運動量不足也會提高罹癌風險。 醫師蔡坤峰指出,直腸癌是目前台灣發生率最高之癌症,解剖位置與構造複雜加上周圍血流與淋巴循環,復發率高且預後較差,除零期癌外,其他期別均有復發風險。  0~1期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然而骨盆腔空間較小不易手術,有時必須連肛門一起切除,往往嚴重影響患者術後生活品質。第  2期開始會先進行前導放射線合併化學治療,縮小腫瘤範圍後再進行手術,術後依情況評估化療,並盡可能保留肛門。 直腸癌依發生位置可分近端結腸癌(靠近盲腸)、遠端結腸癌(靠近直腸)、直腸癌三種。常見症狀包括血便、裡急後重、排便習慣及形狀改變等,甚至會出現腹脹、貧血腹痛及體重減輕等。蔡坤峰強調現今篩檢普及、醫學技術成熟,早期發現癌前病變、零期癌等,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切除手術治療都能獲得良好效果,加上術後定期追蹤也能有效控制。也特別呼籲民眾對直腸癌症狀必須有所警覺,並定期接受篩檢。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賴姓男子有吸食海洛因、安非他命習慣,也會分給顏姓女友吸食,然而賴男業工維生收入不敷毒癮所需,於今年五月起開始販賣一、二級毒品,顏女也協助接洽交易。南市刑大查獲這對毒鴛鴦也依轉讓禁藥及共同販賣一、二級毒品罪嫌送辦,案經台南地院審理分判處兩人九年十月及七年八月徒刑。 賴男因購毒輾轉認識上游一名綽號「太子」的藥頭,平時也透過太子購買少量毒品以解毒癮,同時也會將購得毒品分予同居女友顏女施用。然而賴男離婚育有兩名未成年子女,上有母親需要奉養,經濟條件困頓,一時鬼迷心竅利用毒品營利,將微量海洛因、安毒等分裝販售。 據了解賴男透過電話聯絡買家,自五月起先後將一二級毒品以販售或無償轉讓方式給六名毒蟲使用,如賴男不便,顏女也會代為與購毒者交易,並將所得金額轉交賴男。兩人於兩月內交易卅多次,每次金額於五百到兩千五百不等的小額交易,共計獲利兩萬七千多元。 賴、顏二人今年遭到南市刑大查獲,兩人落網坦承販毒不諱,警方訊後也依藥事法轉讓禁藥及毒品罪嫌之共同販賣一、二級毒品將兩人法辦,並持續調查上游供毒者。 案經台南地院審理,認賴、顏兩人犯後態度良好且供出上游,且考量賴男經濟、家庭狀況,顏女也尚在照護罹癌母親,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加上兩人販售毒品數量與獲利也非鉅額、更非長期販賣,如依法減刑之法定最低度之刑度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顯情輕法重。遂依法分別判處賴男九年十月、顏女七年八月徒刑,全案可上訴。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撰文/ 今周刊書摘 Angie張丹茹年輕人是否應該多賺錢時,如果是你,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呢?前段時間,我的助理Emma來家裡做客,她死皮賴臉要在我家住。原因是在我家裡住,可以和我痛快聊天。那幾天,我的作息基本上是亂的,因為一聊High,就收不住。每天晚上都聊到超過11點,才依依不捨準備睡覺。和Emma聊到年輕人是否應該多賺錢時,她的回答是:「現在作為學生不在意錢多錢少,做自己喜歡的工作更重要。」如果是你,你的答案會是什麼呢?說實話憑直覺,我的答案和Emma是一樣的。可是仔細思考這個問題,其實選什麼答案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做了選擇之後,你怎麼看待這個選擇。如果你選擇了年輕時應該多賺錢,你的結果可能會是這樣的:因為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賺錢上,有了一個核心目標,你做事的時候更加有衝勁。當然,你的結果也可能會是這樣的:因為把注意力放在了賺錢上,哪裡給的工資高,就往哪裡去。最後的結果可能會因為頻繁跳槽,能力沒有得到累積,最後越來越不值錢。如果你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你的結果可能會是這樣的:雖然一開始的收入不高,但自己真心喜歡這份工作。非常認真而努力地對待這份工作,越幹越出色,漸漸得到了賞識,收入自然而然就多了起來。當然,你的結果也可能會是這樣的:在沒有正式把興趣和工作結合之前,萬般肯定自己的興趣和天賦,投入100%的熱情找自己感興趣的工作。卻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漸漸喪失掉自己的興趣。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因為很喜歡音樂,選擇了和音樂相關的工作。最後卻因為在工作中總是與公司產生對於音樂不同的價值觀,而放棄了這份工作。現實就是這麼的殘酷,你選擇了年輕時應該多賺錢,但不是你想賺就能賺。你是不是有足夠的能力可以賺到相應的錢?你選擇了自己看似喜歡的工作,但誰能確定你能由始至終單純地喜歡幹一件事?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做了什麼選擇,而在於你做了選擇後,是不是屬於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到底的這一類人。本文取自《知識變現:微夢想、微行動、微習慣,開啟你的斜槓人生》,今周刊出版【新聞專題】職涯夯趨勢 新世代不一樣延伸閱讀不是每個人想要工作就能有工作,有的失業跟懶不懶無關…★ 更多Yahoo論壇文章少了昆伯擋子彈 豬隊友怎麼辦?殺人案頻傳 邱太三部長會繼續拒絕執行死刑嗎?勇敢是 永遠對「不好」笑著說還好還好一路讓人刮目相看的臺北女生,在倫敦成為「谷歌人」反思斷交潮 建立「中華民國第二共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宇董事長張國煒透過華光投資公司申讓近3.4萬張的長榮航空股票,業界後續關注兩大重點,一是張國煒還會不會繼續賣長榮航空股票,二是星宇年底增資是否引進新股東。星宇航空回應「都有可能」,留下想像空間。張國煒為了籌措星宇的營運資金,開始賣手中的長榮航空股票,印證了張國煒日前所透露的「有好的價格,就會賣」的說法。但以後會不會繼續申讓,是外界關注重點。星宇本次將增資20億元,張國煒賣長榮航股票籌到的資金僅約4.75億元,離20億元還有一大段距離。除非繼續賣股,要不就是引進其他股東。近期業界盛傳有具備金融背景的企業對星宇航空有興趣,對於是否引進其他股東參與增資,星宇也語帶玄機回應「都有可能」。更多udn報導一本書引爆陸生室友怒火 她被嗆「不知感恩」泰簽新規超麻煩 網建議:用落地免簽衝一波這鞋櫃「只能放一雙鞋」 售價還要破百萬!Excel報表很難列印?原來要這樣設定橫向、分頁更多財經相關新聞工廠獲利年減逾5% 少賺726億傳興富發集團砸15.1億 買高雄華王大飯店台商回台投資破8000億 定位高階製造新北環狀線將通車 房仲:這區受惠最大史上最大訂單 台灣米出口日本啟運______________有話想說?歡迎投稿>>>【Yahoo論壇】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法操司想傳媒監察院近期因發布前立委陳朝龍案件調查報告,指責高等法院判決不符社會經驗、屬於有罪推定一事,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討論,也讓人開始思考監察院這個組織究竟是在做什麼的。監察院的定位在討論監察院的職權問題前,先讓我們來談談究竟監察院在憲法上的地位吧!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孟德斯鳩跟他著名的學說:「三權分立」吧!所謂的三權分立,指的是把政府的權能拆成「行政」、「立法」、「司法」三個權力,並且分別由不同的機關負責、彼此互相制衡,避免單一機關擁有過大的權力。但我國並非採取此種三權分立模式,而是採取(挪抬)孫中山提出的「五權分立」架構,將「考試權」、「監察權」另外獨立成兩權。但現在大多數的學者認為,「考試權」實際上就是「行政權」的一部分;而「監察權」其實就是「立法權」的一部分,因此基本上還是在三權分立的架構內,也有人主張應該要讓考試權及監察權回歸行政權及立法權,走向真正的三權分立。而有關監察權的部分,從組織架構來看,已經從過去由各個省市議會選出監察委員的「間接選舉」模式(憲法第91條參照),演變成現在的由總統提名、立法院同意的「提名模式」(憲法增修條文第7條參照)。另外從監察委員的組成我們也可以發現,原先監察院的組成其實比較偏向是一個「民意機關」,因此在修憲前,我國一共有立法院、監察院及國民大會等3個民意機關,形成「類似」美國的上下議院、日本的參眾議院的多民意機關模式。但是在憲法修正以後,現在的監察院已經不是民意機關了。監察院的職權有哪些監察院的職權方面,在憲法修正之後也有了不同。在憲法第90條中說到,監察院的職權包括了「同意」、「彈劾」、「糾舉」及「審計」4個權利;但在憲法增修條文第7條第1項中,「同意權」已經從監察院的職權中刪除,而僅剩下「彈劾」、「糾舉」、「審計」三權。彈劾權的部分,指的是對公務人員的違法失職行為所做的「拔官」處置;糾舉權則同樣針對公務人員的違法失職,所先行的停職或其他急速處分;而糾正權則是針對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的問題,所做出的糾正。此外,監察院除了上述這3項權力以外,還可以行使「調查權」,但監察院的調查權究竟是什麼樣的權利呢?目前仍有爭議,大家可以參考我們在《黨產條例釋憲說明會–監察院聲請解釋的條件是什麼?》一文中的說明。監察院究竟可不可以監督司法機關呢?監察院究竟可不可以監督司法機關呢?這必須要區分成兩個層次來討論。首先,是可不可以的問題。基於五權分立而制衡的我國憲法原則,司法權必須受到其他機關的監督。因此監察權在必要的範圍內,應該是可以監督司法權的。這是第一個層次。但是,監察權對司法權的制衡也不是漫無目的。如果監察院監督的是法官的言行表現,例如法官喝花酒、法官利用上班時間招妓、收賄等等,應該是可以進行監督的。但是,如果今天監察權的行使是針對「審判權的核心事項」,例如法官的認事用法、法律見解等等,則不適宜行使監察權,否則就會出現監察權凌駕於司法權的問題。監察院究竟該不該存在?監察院究竟該不該存在,是一直以來都有的問題,而現在也是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首先,監察院的監察權其實是從立法權分割出來的,而過去監察權也確實類似於一個和立法院類似的民意機關。在修憲以後,監察權已經不再是民意機關,而同時從他國的經驗來看,立法權又可以涵括監察院的職權,也可省去思考監察院可不可以監督立法委員的問題理論上有沒有必要再多一個監察院,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其次,我們目前的監察院的職權行使是透過監察法,但是監察法的最後一次修正是在1992年,也就是26年前,有些條文的一句甚至已經不存在,例如監察法第5條提到的「憲法增修條文第15條」就不在憲法增修條文裡。而現在監察院的職權行使,反而是透過監察法施行細則在規範。這種以監察院自己訂的「行政規則」來解釋已經不合時宜的「法律」的立法模式究竟好不好呢?也值得我們思考。但是,不論要不要留下監察院,因為監察院的職權是以憲法規定的,所以如果我們想要把監察院拔掉、或更改監察院的職權範圍,勢必得走到修改憲法這一條路,那又一定會是一起大工程。究竟未來監察院何去何從,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______________【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故事三:病人是三十二歲,單身女性,是基督學院的講師。因為被診斷為右側乳房血管惡性肉瘤而來本院詢問第二意見。本院一般外科醫師決定要做全乳房切除術,因此向她提到可以考慮做術後的乳房重建,於是病人就來到我的門診。每一個乳房重建我都要解釋至少三十分鐘以上的時間。大部份的病人,都是聚精會神的聽我說明。有些還是紅著眼框,一邊擦眼淚,一邊認真的聽。可是我覺得這一位病人,並沒有很認真聽。她或許是不覺得乳房切除後,有重建的必要。確實也是有一部份的病人是這樣想的,可是這個病人給我的感覺不是這樣。從她跟我的對話中,我覺得她不是覺得乳房重建不重要,她是覺得乳房不必要切掉。我有點擔心,就把我的懷疑提出來問她:「你是不是不會想要做乳房重建?」她給我肯定的點頭。我就進一步問出我心中的擔心:「你不會也不想開刀切除乳房吧?」她態度很堅定,又很誠懇的說:「我覺得上帝會照顧我。」這一嚇,非同小可,我又遇到一個虔誠信仰的病人了。這麼年輕的生命,可要好好的勸她回心轉意:「你要不要做乳房重建是可以選擇的。但是血管惡性肉瘤是一個很兇狠的癌症, 你一定要接受手術,把腫瘤切掉。生命比乳房重要太多了。」我轉換了好幾種講法來闡明這個原則。可是我可以感覺病人是吃了秤砣鐡了心, 不開刀的意志很堅定,只是很有禮貌的聽我講話而已。門診後,我趕快和她的一般外科醫師連絡,告知我的發現。一般外科醫師已經幫病人排好下星期三手術。我有一個不祥的預感懸在心頭。等到了星期二,沒有錯,病人沒有來住院,手術取消了。我知道這個病人是醫院的同事介紹來的,於是我找到了那個同事,希望她能幫忙,把病人找回來,我願意再花時間來勸她。同事給了我好的消息,病人下星期會找時間回來看我。我每天都查看一下,病人是不是有掛號了。看到病人的名字出現在我的預約門診單時,我鬆了一口氣。病人來看我門診時,還是那麼淡定的神情,還是那麼平靜的音調。反而是我有點急燥。她優雅的稱讚我:「因為你那麼關心我,我才回來看你的門診。」這些都是小事,重點是病人能不能聽我的勸說,而願意接受手術。我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來鼓勵她。結論是:「我已經把我的身體交給上帝了,祂會照顧我。」我只好妥恊的說:「那你能不能一個月以後,再回來給我檢查一下。如果上帝有照顧你,我也比較放心。如果上帝不小心疏忽了,我們也可以早一點自己救自己。」病人微笑的答應我。那個微笑是充滿了自信和仁慈。自信,是她對上帝這個靠山有十足的把握;仁慈,是我感覺她在說「好吧,看在你這麼鍥而不捨的樣子。」一個月後,她信守承諾的回來看我的門診。乳房的腫瘤並沒有明顯的變化。我擔心我的身體檢查不夠凖確,經她的同意,幫她安排乳房超音皮檢查。我故意安排在一個月後,如此我才可以在一個月後追踪到她的病情。一個月後的乳房超音波也沒有什麼變化。我一方面為病人捏把冷汗,一方面勸病人能不能兩個月後再回來看我。還好病人答應了。兩個月後病人的乳房腫瘤還是沒有變化。我再排兩個月後的超音波檢查,結果也是沒有動靜。如此已經過了半年了。事情有點奇怪。雖然腫瘤沒有動靜是好事,但我還是不放心。請病人三個月後回來看我。還沒有等到三個月,我就收到了澳洲一個教會大學寄來的信。病人申請該校兩年的奬學金,要到該校留學。病人誠實的填寫她有血管惡性肉瘤的病。任何人只要請教醫師,或上網去查詢,就可以知道這是一個危險的病。信中請問我病人是否真有此病,接受何種治療,預後如何?我陷入了苦思。這是一個年輕人求上進的機會,而她的人生卻會在我的隻字片語中改變。病人的病理報告是由A醫學中心先診斷的,下診斷的病理醫師本身就是病人的表哥。自己的親人,要下出這麼一個可怕又罕見的病應該會很愼重吧!這個表哥把病理切片拿去請教另一家B醫學中心。得到相同的結果:血管惡性肉瘤。病人來到本院時,我們也借了病理切片來看,結果也認同是血管惡性肉瘤。三家醫院看法一致,可是臨床的表現卻大相逕庭。我給了回信。信中說雖然病理報告診斷為血管惡性肉瘤,但是病人在我門診追踪半年,腫瘤都沒有長大,這個現象讓我覺得不像血管惡性肉瘤。我想再請病人回門診,重新評估一次,才能確定。病人回我的門診。所有這些進行的過程都是她同意的。我告訴她,我覺得她的病不像血管惡性肉瘤。我不想因為我的疏忽而耽誤了她的進修。我徵詢病人的同意,再去借一次病理切片來重新看一次。病人欣然同意,也感謝我為她的努力。還有一關要打通。我和病理醫師聯絡,能不能再借一次病理切片,再看一次。因為病情和疾病不一致,所以我請病理醫師幫這個忙。我本以為這個請求有點為難病理醫師,因為這等於是要他們自打嘴巴。沒想到病理同仁,一口就答應了。而且從他的口氣聽來,他也急於知道真相,擔心自己做錯的心,一點都不會輸給我。有了半年都沒有長大的事實,病理醫師竟然想出了一個非常非常稀有的病, 這個病確實有可能會跟血管惡性腫瘤搞混,而且這是一個良性的病。我們的病理醫師不是那麼有自信,就把這個新診斷,和病理切片分別再寄給B醫院和A醫院當初的病理醫師看,同時加上「腫瘤半年都沒有變化」的事實。這兩家醫院的病理醫師,就恍然大悟,也都同意是這個新想到的病才對。為了進一步求證,我們再把這個病理切片寄到世界上對這個罕見的病最有經驗的專家,請他鑑定。最終得到的結論是良性的新診斷,而不是惡性的舊診斷。病人順利的到澳洲留學兩年,中間每年有再回來看我。學成後,她被派到中東國家傳福音。前幾年回國時都會回來看我。她的病根本上已經不需要再追踪了。 她掛了號,等門診,繳了錢,來看我的門診。和我談談中東世界的一些有趣的事,還有她認識的一個男教友,後來他們結緍了,一起住在加拿大。以上三個故事,都說明就算是判斷疾病最重要的病理醫師,也是人,也會犯錯。但是對醫學知識相對陌生的一般民眾,要如何才能自保呢?首先要講的是,這種病理判斷錯誤的故事並不常見。只是,既然會發生,就有人會碰到,誰能保證,這種事就不會落到自己身上呢?三個故事共同的特色,就是只有在不同家的醫院,有不同的病理醫師,才有機會看出不同的結果,才會產生懷疑,然後才有真相。有一些病,判斷錯了,治療錯了,不一定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可能病自己好了,可能病沒有起色再改變治療的方向就好了。但是有些病就不是這樣子了,如果診斷錯誤,治療沒有效果,時機過去了,沒有再回頭的機會。更糟的是有些治療本身會有傷害,如果沒有診斷確實,不只沒有得到好處,還要承受害處。癌症的治療很多都是屬於這一類的,因此癌症的診斷要很正確才能開始治療。病人和醫師對疾病的知識雖然相差很多。但是就像我們要去買一件你不熟悉的東西,假如它是很貴的,你不會只問一家。聽完一家的說明就買,不是很明智的作法。因為你不是很懂,但是多聽幾家,你漸漸就會有點概念了。所以如果你被診斷為一個嚴重的病,千萬要小心求證。聽醫師講得合不合理,更小心一點,就是請教另一位醫師徵詢第二意見。有些情形從臨床的表現就可以去懷疑診斷的正確性,但是在腫瘤的疾病,更多的情形,一開始的表現都很像,沒有重新再看一次病理切片是很難知道診斷是不是弄錯了。所以要求請另一個病理醫師重新看一次病理切片,是提昇醫療品質的重要步驟,也是保障病人安全的重要步驟。※本文轉載自:元氣網醫病平台 文章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早安健康/余宗翰報導】藝人高以翔今凌晨3點多錄製中國浙江衛視大型競技真人秀《追我吧》突然倒地昏迷,心跳一度停止,搶救15分鐘後才恢復心跳,不幸緊急送醫後仍宣告死亡,享年35歲。有微博網友還原錄影現場,表示高以翔在昏倒前跑得又喘又累,還不斷說著:「我不行了!」 35歲高以翔是加拿大籍,在溫哥華長大,2005年來台發展,從電視劇《愛情魔髮師》配角出道。高大俊俏的他曾與丁春誠、藍鈞天、陳紹誠組成「時尚F4」,一炮而紅;高以翔還曾入選世界百大帥哥。這幾年在廣告、戲劇、節目腳踏實地耕耘、累積作品,演藝圈亮眼成績有目共睹。 送醫過程曝光!瞳孔放大到邊緣,全力搶救仍宣告不治 今天凌晨中國微博網友爆出高以翔錄製《追我吧》時暈倒昏迷,疑似是在錄影現場昏倒、心臟驟停「現場的人一直在問有沒有心跳,心肺復甦做了3分鐘都沒有醒來」,並補充「(高以翔)心臟停了3分鐘,心肺復甦15分鐘,有心跳了,現在送醫院了」等搶救細節。網路上還流傳一張對話截圖,曝出高以翔就醫時情況十分危急,「因患者送到搶救室時瞳孔放大到邊緣,雖全力救治2小時仍無法挽回。」上午接近11點,《浙江新聞》出面證實搶救無效,宣告不治。 該節目製作單位稍後也發表聲明:「11月27日《追我吧》第九期節目的錄製過程中,當期參與嘉賓高以翔奔跑時突然減速倒地,節目現場醫護人員第一時間展開救治,並緊急將其送往醫院。經過兩個多小時的全力搶救,醫院最終宣布高以翔心源性猝死(按:台灣稱心因性猝死)。我們感到無比痛心和萬分悲傷!意外發生後,節目團隊及經紀團隊一直守護在他身邊,節目組正協同期經紀團隊聯繫其家人共同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高以翔兩天前才與袁詠琳、王大文、張立昂、吳建豪、藍鈞天等人見面,合照相片中的他看起來身體並無異樣,突然的離世讓大家都感到難以置信。這檔《追我吧》節目,主要以「追跑」為主軸,錄製時間都在半夜,熬夜、加上運動量之大,就連平常有在健身的陳偉霆、黃景瑜等藝人都不堪負荷,有知名運動員上過節目也表示實在很累「撐不住」,可見高強度的錄製,對身體狀況與體能而言確實是一大嚴峻考驗。 猝死原因一年奪走上萬台灣人性命 猝死防不慎防,為什麼身強體健的年輕男性會突然病故?世界衛生組織在1970年、國際心臟學會、美國心臟學會在1979年都將猝死定義為「急性症狀發生後24小時內死亡」,後來世界衛生組織改將發病後6小時以內死亡稱為猝死。 而猝死的各病因中,其中70%以上的原因是心因性猝死,也就是心臟疾病所引發的突然死亡。而心因性猝死之中,又以缺血性心臟病、心肌梗塞這類冠狀動脈堵塞疾病為多。日本心臟血管外科醫師米田正始就指出,心因性猝死中也有不少運動導致猝死的案例,其它非心因性猝死原因則包含急性主動脈剝離、肺栓塞、支氣管性氣喘等。 心因性猝死名列國人10大死因第2位「心臟疾病」,衛福部今年發布十大死因統計指出,心臟疾病死亡人數較先前上升4.5%,且有年輕化趨勢。台北榮總內科心臟團隊表示,估計每年奪走全台每年約有2.3萬~4.6萬條人命命,且其中有多達2/3並不是心臟病患者。 醫師:生活健康的人,遇到過大壓力還是會猝死 根據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新聞稿,其實心因性猝死占年輕族群死亡原因的多數,加上突然且非預期性的特性,帶給社會經濟和家屬心理的重大衝擊。心因性猝死的存活率不高,約10-30%不等。而心因性猝死有高達80%是由心室頻脈或心室顫動所引起,男性常見病因是冠狀動脈疾病,而女性則較多因遺傳性的心肌病變和心律不整所引發。 這種看似「無症狀」的奪命殺手,到底該怎樣堤防?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林廷澤醫師表示,雖說是猝死,但是有些患者在發病前仍有危險徵兆,卻常常被忽略而失去提早診斷和預防的機會。研究顯示,在猝死前的一天到一週,約有50%患者有胸痛、20%患者有呼吸困難或心悸等症狀,其中女性較男性更容易有呼吸困難的表現,然而發生上述症狀後,僅有20%不到的患者會到急診求醫。 根據「經濟日報」,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及內科部主治醫師方震中表示,無論平時有沒有維持正常體態及健康生活,只要身體承受的壓力過大還是可能產生心室頻脈、血管收縮等情形而猝死。根據調查,台灣每10萬人之中有51人猝死,猝死發生率在亞太地區僅次於澳洲。 預防憾事發生,即便症狀不容易察覺、甚至根本沒有前兆,我們還是可以從生活習慣來降低風險,繼續看下一頁 圖片來源/高以翔臉書 運動能力變差,可能是猝死警訊 根據「紐約時報中文網」,巴爾的摩約翰斯·霍普金斯醫院Ciccarone心臟病預防中心的臨床研究部主任Michael Blaha博士表示,運動時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包含 Blaha博士指出,身體發出的警訊有時並不容易察覺,有些人的身體異狀僅僅只是運動能力不如以往,他們可能以為只是感冒等小問題,但異乎尋常的疲勞等跡象不應該被忽視。以跑步來說,如果發現自己不像以往跑的那麼遠,也要盡快去看醫生。 冬天猝死機率增,3個小方法降低風險 冬天氣溫低,血管收縮特別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猝死。在寒冷的天氣裡,有一些狀況會讓血壓急速上升,增加猝死風險。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東醫療中心內科渡邊尚彥教授曾在健康節目上,介紹一些簡單的方法來降低風險。 參考資料: 高以翔猝逝享年35歲!青壯年卻猝死,醫師:3件事要防範>>立即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週週抽​【健康好禮一份​!】 延伸閱讀:


pyvhqh0741088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